第十四章 卯 术-《茅山后裔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不过现在看来,似乎还没绝户……”按杨庆胜的说法,在道术一统五行之前,民间实际上是处在一个各类巫法异术百家争鸣的局面之中,这些巫法异术在当时统称为”五行六术”,其中的”六术”又称”上古六术”,分别是指

    “占”、

    “相”、

    “卯”、

    “卦”、

    “蛊”、

    “禳”六类自夏商时期便已产生并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早期巫术。这其中,卯术原本是一种专注于护身、驱邪的法术,卯师最擅长于

    “附灵于器,以祛疾邪”,说白了就是个做护身符的,乍一听挺阳光那么个职业,但却在王莽改制时期被朝廷严令废止了,这也是六术中第一种也是唯一一种被官方明令禁止的巫术。

    后来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了王莽政权,在这一时期,借着天下大乱的机会,尚未

    “死透”的卯术也曾短暂复兴过一阵,时至魏晋时期,天下政局趋于稳定,这一巫术便再一次遭遇了朝廷的禁令,自此之后,正史之中便再也没见过有关卯术的记载。

    关于此术被禁止的原因,江湖上众说纷纭,但按卦术圈子里的传说,便是此术能

    “养煞”。

    “煞”字,在道术中有很多含义,最通常的一种含义便是形容宝器兵刃所带的锋芒之气,当然,在有些教派中,一些厉害的

    “角色”也被称之为

    “煞”,在正一道中就有

    “十厉若真、十真若煞”的说法,字面意思是说十个恶鬼的能力可以抵得上一个(修成)真身(的恶鬼),十个(修成)真身(的恶鬼)才能抵得上一个

    “恶煞”,足以见得,什么东西要是厉害的不得不以

    “煞”字称谓了,将是多么难缠。民间俗语中的

    “凶神恶煞”一词也便起源于此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