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朱元璋听了朱标的话,并没有立刻回应,而是在心中暗自思量着。 他深知朱标向来性格仁厚、心地善良,此次谏言竟能如此切中要害。 可见这些日子以来,朱标的能力确实是在不断增长啊。 然而这“夜审郭怀”一事,其中的风险实在是不容小觑。 稍有不慎,便极有可能惹来无穷无尽的麻烦,甚至会让整个朝堂陷入混乱之中。 朱元璋缓缓抬眼,目光深深看向朱标。 那目光之中,既有对儿子成长的欣慰,仿佛看到了一棵幼苗正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。 又有对未来局势的隐隐担忧,如同望着一片未知的迷雾,不知其中潜藏着多少危机。 “标儿啊,你身为储君,肩上所担的担子,重如泰山呐。 日后这大明的天下,可全要靠你来守护了,万不可辜负了爹对你的一番期望啊。” 朱元璋缓缓开口,声音沉稳而有力,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的重量。 朱标见状,连忙又躬身说道:“儿臣定当铭记父皇的教诲! 为了我大明的社稷江山,就算赴汤蹈火,万死也绝无二话。” 朱标心里一动,犹豫了一下,还是又开口说道:“爹,儿臣之前所提的那些建议,若是有什么冒犯到您的地方,还望您大人有大量。 千万别往心里去啊!” 朱元璋抬手摆了摆,沉声说道:“没事,爹心里明白。 你这也是为了大明的江山好,爹又怎会怪你呢?” 其实朱元璋心里清楚得很,朱标这孩子性格仁柔,与自己平日里果断强硬的行事风格截然不同。 但在如今这错综复杂的朝堂局势之中,或许朱标的这份仁厚,反而能为大明带来一番不一样的新气象呢。 如今他虽然表面上依旧一副严肃的样子,可在内心深处,却对朱标寄予了极高的期望。 朱标闻言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,瞬间驱散了心中的忐忑不安。 他微微仰头,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