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九章义兵战死谁得名-《战国之高氏物语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士卒在谈论他时,无人敢直呼其名,皆以鬼武藏代称,几乎每日都有浮浪信浓的野武士、恶党山伏登门跪见,希望能够投庇门下,为其奔走效命。

    有这四份‘染血感状’傍身,待回到骏府城后,今川家为了收揽士心,也要拿出来重赏名武士的姿态,想来很快就能得到拔擢,若能被委任检非违使,对高师盛以后的发展而言是件好事。

    首先,检非违使比乡佐官位要高,从下六位,已经是中层吏员。其次乡佐只是个郡职,不能出郡,而检非违使则是监察官,最起码能够巡视一郡,只要骏府有令,整个东海道都大可去得,也就是说,高师盛完全可以使用铲除三沢氏的酷虐手段,以为骏府纠察豪猾的名义,将自己治下的郡乡牢牢控制住,不断控制町场、商座,扩充财力和兵马,从被动应对桶狭间之战的死局,变成主动寻求破解之法。

    对於长尾景虎的这份抬升自己武名的‘染血感状’,高师盛是很感激的,当然如果能像武田信玄那样,一口气送来大笔财货,就再好不过。

    高师盛营内现在的部众来源很杂,有平山乡军役众和武士,有长谷川、长田两家的郎党族人,有武田残兵,有井伊谷的乡民,更多的则是因为战乱、饥荒而逃难远江最终被他逼迫出阵赴死的三河流民。

    在迎敌之时,不论他们出於何种目的,但却是始终跟随在高师盛的幡旗之下奋战,那在战后,那他便不会吝啬,更不能吝啬。

    郎党武士向主家奉献忠勇,换取染血恩赏的封建秩序,起自庄园制度兴起,甚至还要早于源平合战之前。

    村上军中喧哗的主要原因木九十未能及时将战时许诺的恩赏,如数下发。村上义清三人不敢激怒聚众闹事的士卒,只能将怒气发泄到没有第一时间制止喧哗的目付众身上,当着喧哗士卒的面,一连把十几名目付全部斩首,才将之全部震慑住。

    随后向旭山城和附近的寺庙、豪商借贷了一大笔钱财,当做恩赏再次赐下,才算勉强将足轻一揆压下去。

    高师盛立刻想到自己在马上兑现,当初在鱼明川前,与诸人盟誓,凡战后所得恩赏,无不尽分於众的许诺,不然就会出现村上义清面临的窘迫处境,失去信用和名誉的武将,比然要被麾下的士卒诘责,质问。

    许诺容易,兑现却十分困难的原因,往往不在于钱财难以筹措,而是人心的贪念作祟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