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新津氏出自清和源氏平贺氏流,在越后算是声势显赫的武家名门,新罗源三郎义光之子源义盛担任越后国司时,就曾有被人称为‘平贺冠者’。如绍田氏、平仓氏、清岐氏、山本氏、水原氏乃至‘越后钟馗’斋藤朝信的斋藤氏等多家越后国豪族都是新津氏的代官。只不过因支持上杉氏与两长尾争夺越后国支配权失败后,惨遭改易,沦落为过去代官绍田氏的家臣。” 高师盛略微点头,在越后国这种武德充沛,士风剽悍,擅长以下克上的令制国内,新津氏没被断绝家名已经算是何其幸运。 “他左边那人,身材高大的,是上野武士岛崎景信。右边的两名武士,则是仁科家当年的家臣,小岩岳盛规、盛通兄弟分别担任过马廻众、使幡骑的総领——两人算是仁科军总大将仁科孙六郎的亲信。” “仁科军攻千国寺城时,就是当时在守军中担任兵佐头的小岩岳兄弟做内细,接应攻城的岛崎景信,才得以轻易夺下城门。” 岛崎景信这个名字听着很熟,高师盛想了半天,也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说过,军务繁杂,有的事要去安排,索性不再理会。 千国寺城挨近北侧飞驒山脉,冬日的气候尤为严寒,较之平坦河谷地,冷上很多。因此今川军抓紧时间扎筑营垒,薄暮时分,各队已经将营垒兵帐设好,升起炊火做饭。 诸将分别来见,大井盛朝拿着账簿,回禀道“大人,军中粮食将尽,直供两千人半月之用,不知接下来如何?我也好根据军令,调整分配每日领取兵粮的数目。” 军中存粮一部分来自栗田城,还有一部分是沿路行军,归降的各乡村惣在按照军役令出兵外,自主承担的五天兵粮。 大井盛朝所言的半月粮秣,并未包括军役众自带的兵粮,这点存粮着实不算多,不是高师盛不想循照武田军旧例子,向乡里哨粮。 所谓哨粮,其实就是派兵去抢,这种事情不仅武田军、长尾军、今川军等大名的军势这么干,就连各郡内的一揆众,甚至是村惣之间为了苟存也都这么干,换句话说不是川中岛对峙导致信浓饥荒,也不会爆发大规模的一揆势。 武田、长尾两家提供不了安置北信四郡,七八万人的粮食,就只能派兵进行剿灭和驱逐别国,等来年开春,再使用诸如,迁徙别郡百姓、招收流民的办法,重新分配无主土地和开垦荒废的田地。 管得军势越多,杀的人越多,高师盛发现自己的心肠越发冷硬,再也不是当年在骏府城下勤恳奉公的同心众了。 只要麾下士卒做的不是太过分,高师盛对於他们杀人放火的行为,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不惹出乱子的情况就,一概默许了。 数百部下跟着自己百里迢迢来到信浓山沟里,一面接受严苛军法的约束,另一面还要随时跟敌军搏命厮杀,将心比心,他也不好太过指责,况且不论劫掠还是缴获,都是他这个主将拿的钱粮最多,从私利出发,也没有任何理由来出言阻止。 只是各村在听闻今川军‘围而不赦’的檄札后,为求自保,主动率众归降,他倒是不好在派兵四下抄掠,故而粮食并不算多,打一场围城战更是不够。 。 无弹窗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