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这几位是?” 阮小二大笑着介绍道:“这几位是与我们共谋大事的英雄好汉!快,去把家里藏的好酒都拿出来,再弄些鱼来,今晚我们不醉不归!” 汉子们一听是自己人,态度立刻热情起来,纷纷将赵叹一行人往屋里让。 众人又在上次草亭议事的亭子旁,架起了一口硕大的铁锅,锅里是刚从湖中捞上来的肥鱼,配上些野菜菌菇,咕嘟咕嘟地炖着。 俗话说千滚豆腐万滚鱼,鱼汤若想鲜美,就得久炖。 不多时,一锅奶白色的鱼汤,汤面上飘着翠绿的葱花,香气四溢。 酒坛子也被搬了上来,泥封一拍开,一股醇厚的酒香扑鼻而来。 武松本就是好酒之人,一见到这阵仗,哪里还忍得住,他也不拿碗,直接抱着酒坛子牛饮。 阮氏三雄一看,好家伙,这位武二爷把喝酒当喝水一般? 三人不甘落后,也一人抱着一坛牛饮起来,大口喝酒,大块吃肉,好不快活。 没过多久,四人脚边就东倒西歪地躺了七八个空酒坛。 另一边,林冲则被那几个年轻的渔民围在了中间。 这些渔民一辈子生活在水上,最是好奇官府朝廷里的事情。 如今有个真正做过京官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与他们同席,自然是拉着问个不停。 “林教头,那东京城当真遍地都是黄金吗?” “林教头,您在朝里当官,是不是天天都能见到官家?” 林冲被这群淳朴的年轻人逗乐了,他难得地放下了心中的郁结,端着酒碗,与他们说起了自己在东京时的见闻,说起了东京城的繁华,相国寺的香火,禁军校场上万马奔腾的景象。 说到得意处,林冲眼中也放出了光彩,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横刀立马,意气风发的峥嵘岁月。 而赵叹这边,则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,坐到了几个上了年纪的老渔民身边。 他喝了一口鲜美的鱼汤,开口问道:“老丈,这梁山泊的水路,当真有八百里?” 一个须发半白的老渔民笑着回道:“哪有八百里那么玄乎,说出去唬人的。不过这水泊确实大得很,春夏时节,芦苇连着芦苇,不熟的人进来,转上三天三夜也转不出去。” 赵叹接着问:“这梁山泊里的水路,怕是没有比你们更熟的了吧?” 老渔民点点头:“嗯,打我记事起就在这水上漂着,闭着眼睛也知道哪条水道能行船,哪片芦苇荡出不去。” 赵叹心中一喜:“哦?那这水泊里,物产如何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