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宁卷 第三回 禁城春色晓苍苍2-《大盛女首辅》
第(2/3)页
马佑仁见有人“自投罗网”,哪有闲情管是张三还是李四,得意地将我领到了崔掌事面前。
崔掌事皱着眉头打量了我一番,简单问了几句,便道:“行,那你跟着老身走吧。”
“是。”我恭敬地应了声,又转头回望,只见众人的眼中满是惊讶、同情和钦佩的目光,而阿娘和几个交好的姐妹则是满脸的担忧和不安。我对她们灿然一笑,然后快步跟了上去。
走出掖庭,门口一前一后站着两个内侍,一个十多岁、一个三十几岁。见到崔掌事出来,年长那个带头见礼,然后跟在崔掌事身后往前走去。
那小内侍则战战兢兢地行了礼,怯生生地跟在两人一丈①开外,他应该就是另外一个去试针的人了。
这是一个花红柳绿的清丽时节,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,永巷平整的石板路逶迤地通向远处的宫门。两边朱漆宫墙的上头,一棵棵参天大树郁郁葱葱,不时传来虫鸣鸟叫之声。
想到即将来临的神圣时刻,我不禁兴奋地哼起了小调。
一旁的小内侍惊讶地瞪着我,小声道:“你、你不害怕吗?那针可是往脑门儿上扎呢,一个不好,小命都难保!就算大难不死,也有可能盲了、聋了什么的……”
我听得嗤嗤笑出了声,见没惊动前面两位,压低声音道:“没你说得那么严重。你想啊,人家郎中既然能给陛下看病,那医术自不是一般地高超。要是如你说得那么不堪,他岂不是拿自己的项上人头开玩笑?”
“也是……”见他仍是眉头紧锁、惶恐不安的样子,我又宽慰道:“既然你这么担心,一会儿试针的时候,我先来便是。”
小内侍先是一怔,然后崇拜地连声道谢。
我只是回以微笑,自顾自地憧憬着觐见皇帝和皇后的场景。因为我等这一天,已经整整一年了。也正是怀着这个信念,这一年来我都不曾试图逃离这里。无论是在掖庭辛苦的劳作、还是忍受主管内侍的欺压,我都甘之若饴。
当朝皇后:从一介宫婢一路披荆斩棘,最终成为了大盛的皇后;她一共生育了四个儿子,却将这几个均有皇位继承权的儿子一一压在脚下;几十年的政治生涯最终成就了盛朝唯一一位临朝称制的女人——文日昭!
她杀伐果断、君临天下、名传千载。这个神话般的女人,如今即将出现在我的眼前,怎能不让人振奋不已啊!想到这里,我重又哼起了小调,脚下的步伐都轻快了起来。
经过狭长的永巷,穿过高大的嘉定门、嘉兴门,来到西内苑,一路往东途经东宫的嘉德门,再折向北面,穿过嘉才门,终于来到大盛的政治中心、君临天下的雄伟所在——长宁宫。
这里守卫森严,五步一哨,十步一岗。穿过一道道宫门,通过一处处关卡,眼前出现了一座十余丈高的宫殿,气势恢宏、富丽堂皇,青瓦飞檐、古朴华贵。朱漆大门顶端悬着一块硕大的玄色金丝楠木匾额,从右至左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:启日殿。
这里便是皇帝周衡居住的地方了。
经过一级一级的通传和查验,终于进到了内殿。
我和小内侍亦步亦趋地跟在他们身后,尽管觐见帝后,是禁止左顾右盼的,我还是忍不住偷瞄了几眼。
但见此殿宽大高挑、金碧辉煌,雕龙红柱作梁,水晶玉璧为顶,羊毛软毯当垫。殿中飘逸着清幽的香气,沁人心脾。
大殿中央摆了一个硕大的檀木绛帛曲屏,几乎看不到里面的情形。曲屏前坐着一个满头华发、面目慈祥的老者,见到我们忙迎了过来。
两厢施礼之后,崔掌事绕到了曲屏后面。三十几岁的内侍恭声对郎中说:“范老先生,试针者在此,您请吧。”
那范老先生作揖应好,对着我和小内侍问:“你们两位,谁先来啊?”
我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我、奴婢先来。”
话音刚落,屏风内传出崔掌事的声音:“且慢,皇后娘娘要亲自旁观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