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九章 殿中争辩-《重回北魏》
第(2/3)页
“你...好,我且问你,你既然说人死神灭,无祖望宗,难道世人四时祭拜,珍国具备,难道尽是虚妄,世人非敢短缺,尔独言神灭,范氏当无血食。”
“世人祭拜,皆是托以私情之爱,寄之于神灵之思,虽从无实见,而从无少减,此寄情而非信神鬼轮回之说。”
“既然没有轮回,何以世人生生不息,传至千载而不绝?”
“世人代传之理,非缜所知,殿下若要强说是轮回所致,那缜亦有言,世间可有何人直言前世轮回之事?”
“方今深冬,多有枯木死亡,来春所遗之种又复生华繁茂,这难道不是轮回之果?”
“殿下此言误矣!树木既然已经枯死,遗种虽然能再生,却已非前树。前人已经多有解说,烛火生辉,烛尽光灭,殿下即便再燃一烛,已非复此烛之光。生死轮回,夏商以来无人言此,而佛徒多传此说,实乃无中生有,不足取信。”
拓跋太兴一时间无语,怒道:“汉季以来,沙门大兴,近世以来信奉者不知凡几,都奉为真言至理,以释迦为圣人。难道世人愚昧,不识礼教。独尔范缜能破迷障,见大德不成?”
“佛教本非中国所有,古传至今,不过数百年,如何能说是礼教。彼僧尼抛家弃业,背祖忘宗,自以为有遗世忘俗之情,弃家亲妻子如弊履,如此荒诞诡情,如何说是礼教。且中国古来,法有商韩,道有老庄,儒有孔孟,此数者序而理国。此未闻有释迦。”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“妙哉!范使君此言大善!中国古无浮屠,为何世人蒙蔽至此,不明正道?”
拓跋太兴正准备发火,请求皇帝以背礼为名将范缜赶出去,就听见有人胆敢对范缜之言大发赞扬,抬头向着说话之人看去,开口就想训斥。待看清是谁,话到嘴边改口道:“广川侄,你此言何意?为叔与范缜面折,与你何关?如何不知尊卑,妄自多话。”
拓跋慎看过去,原来插话的是文成系的广川王拓跋谐,拓跋谐的父亲与先帝同出一脉,按血统说,跟拓跋慎的关系比拓跋太兴要近些,拓跋太兴拜佛,他崇道,这些年闲居在家,无事可做,倒是经常与天师道坛的道士们来往,听说经常有服药饵,至于成果嘛,当然是一无所获。
拓跋太兴明显是想拿辈分压制拓跋谐,要他尊长,知难而退,这事在拓跋慎看来恐怕没那么容易。景穆系说起来与皇帝的关系本来比文成系更远,可以这些年来文成系都赋闲在家,景穆系却风生水起,他们虽然不敢非议太后重用景穆系,却能时不时刺刺景穆系的神经。反正他们受了这么多年压制,偶尔发发火气,皇帝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,有火不发,过时憋伤。
拓跋慎看见下面广川王和西河王就“只论学术,不论辈分”展开争论,看来还得耽误一会儿时间,就懒得再看他们。转头看看在殿上一直不说话的皇帝。皇帝此时也没有看着下面,微低着头看着殿阶。还对刚刚发生的事耿耿于怀,这事说起来还真不怪皇帝,本来就是客气话,纵然臣子听多了不高兴,私底下劝谏就是了,怎么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,尤其是还有南朝使臣的面顶撞皇帝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