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章 出书[下]-《汉生指南》
第(2/3)页
换言之,张涵是以一个孝子的身份出现在人前,而不是一个与宦官勾结的张氏子弟,他被士人承认为其中之一。这个起点,比后者强百倍。
再说,雕版印刷的各个环节,已在第一次印刷中熟悉了,再印《张氏子娱母故事集》第二卷,最多花上一百多万钱也就足够了。
用张昭的话来讲,“大钱都花了,不差这点小钱”。
在第二卷《故事集》中,张涵亲自出马,写了个跋。
这一篇跋,张涵足足写了一个月时间。他希望写的动人心弦,能感动观者,却又希望写的平实一点儿,不要过于煽情,这个度的把握,便为难了。
踌躇了好些儿时日,张涵把张王氏整理撰写的《张氏子娱母故事集》全本,都带到了卞南庄,每日一有闲暇,便手不释卷。
看的出来,张王氏用了很大的心思,娟秀的小字工工整整,没有一丝潦草涂抹的痕迹。张涵读着读着,就落泪了。从三岁起,张涵便开始练字,此中的辛苦,他十分清楚。这六十八万字的书卷闻所未闻,不要说修饰撰写,就是抄写一遍,没有一年半载,也是不可能完成的。张王氏在上面花费的心血,可想而知。
心情激荡之下,三百一十七字的跋,张涵一挥而就。完成以后,张涵阅读了三遍,都觉得一字不能改动,无论文章,还是字迹,都是有生以来最高成就了。岑晊见了,也夸奖他水平大有长进,勉强可以算是名篇了。
在跋里,张涵回顾了自己给母亲讲故事的心情,也描述了自己看到这部书时的震撼。他很直接地写道,这部书是张王氏的著作,如果没有张王氏的修改撰写,小孩子的胡编乱造,不过是一些粗鄙简陋的故事,永远不会成书,也不值得一读。
母亲张王氏将之命名为《张氏子娱母故事集》,母亲拳拳之心,实非人子所能拒绝,张涵便愧领了。如此之书,张涵希望能令天下人读到,故苦思七日,终于受印鉴的启发,发明了雕版印刷术。
总而言之,张涵一篇母慈子孝的大文章做下来。
世界立刻清静了。
张涵姿态摆的非常低,有跋在,大多数人就都相信了。就算再有怀疑者,也万万不敢说出来。人家母慈子孝的,你偏偏怀疑来怀疑去。对方是否是君子之心,还有待证实;你的小人之心,却已大白于天下。
跋中透露出来的几个信息,是非常值得注意的。
故事是张涵口述,张王氏撰写,这就足以解释大多数疑问了。而且,故事可以假,文章可以假,这笔字却是假不了。不然的话,今后与人交往中,也会很容易被人觉察,没有人会做那样的傻事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