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在这里,陈云不是高高在上的天仙境神圣,而是天地的一部分。 万物也没有贵贱之分,同样是天地的一部分。 天人合一! 这是真正的天人合一! 陈云不由惊叹,“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为一,这种超然的境界令人震撼。” 他突然想到了《马蹄》中的一句话:“夫至德之世,同与禽兽居,族与万物并”。 以前,陈云虽然理解这句话什么意思,但是没有深刻的体会。 如今他感应着平等大道,还真的从中体会到了更多核心思想。 “天地中和同心,共生万物。” 陈云对“平等”的理解越来越清澈。 这是“万物一体”的平等思想。 伴随着陈云感悟愈发深厚,他都没有注意到,那疲惫的形体,似乎融入了天地间,与万物同心,与天地共生,悄然间恢复鼎盛。 这种现象,就好似陈云的身躯化作了天地,天地又本来就是他一般。 乃至,当陈云沉浸在“平等大道”的感悟中时,体内一部分因为“修炼错误”产生的毒素,也在悄悄的排泄出来,汇入了天地万物之中,最终化作了茫茫灵炁,滋养着天地众生万物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陈云好似明白了老君为何要定下《女青天律》了。 道教中的第一劝善书《太上感应篇》中就详细地介绍了破坏大自然的种种恶行。 如:“射飞逐走,发蛰惊栖,填穴覆巢,伤胎破卵;败人苗稼,无故剪裁,非礼烹宰,决水放火,用药杀树,春月燎猎,无故杀龟打蛇”等。 并把这些恶的后果展示给人们:“如是等罪,随其轻重,夺其纪算,算尽则死。” 以此来警戒世人不要肆无忌惮地破坏大自然。 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中也讲到:“禁火莫烧山林,勿登山而网禽鸟。勿临水而毒鱼虾等。” 只要这样则天必赐汝以福。 这个天,并不是世人以为的天庭,也不是人们看见的天空,而是“平等大道”! 陈云好似醒悟了什么,“我之所以能够如此之短的时间重新感应到‘平等大道’,恐怕不单单我此前认为的三个原因,应该还有第四个。” 这第四个原因就是,自己放过了紫炁星君。 当时,陈云心生怜悯,将紫炁星君的“狂妄”所引发愤怒抛之脑后。 那种“悲天悯人”,让自己做到了“平等”。 不恃强凌弱。 不以己强而剥夺其他人的生命。 这一切,都是“道”。 “万物平等不仅仅是一种谦卑美德。” 陈云若有所思,“这种思想,实际上就是平等大道的一种‘显化’表现,当我与平等大道同心,自然而然便能够同行。” 日月合德,大道同行。 这是多少神圣梦寐以求想要做到的事情。 而自己仅仅是因为“悲天悯人”放过了紫炁星君,就明悟了这样的道理。 这让陈云不得不感慨,原来自己生存于世上,一言一行,皆在悟道。 或许是伴随着感悟愈发深沉,陈云都没有注意到,自己的力量兴许没有急剧攀升,但是形体却变得越来越强悍,又或者说,越来越柔和。 这种柔和,并非变弱,更像是融入了大道中,使得自己能以柔克刚,抑或是“专气致柔”。 陈云的境界不断拔升,来到了非常高超层次。 当境界提升到一定层次后,他莫名的感受到迷雾中有许许多多与平等大道有关的“法则”,悄无声息的汇聚过来。 自己根本无需去感悟,就能够明悟法则之力。 与大道同行当真玄妙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