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章 殿试考试重农学-《北宋:靖康之变后逆袭为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她明白,科举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,必须维护其公正性;但同时,她也不愿因为这些举子一时的错误而彻底葬送他们的未来。

    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赵璎珞终于做出了决定。

    “本宫决定,对于这些涉嫌买官的举子,剥夺其现有的举人功名,以示惩戒。”赵璎珞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,“但是,他们仍有改过自新的机会。在未来,若他们能够通过正当途径重新考取举人功名,本宫将允许他们再次参加科举考试。”

    此决定一出,朝堂上响起了群臣的高呼:“公主殿下英明!”

    随后,文博渊带着公主殿下的旨意来到了大牢。

    他将这一决定向还关押在大牢里的书生们宣读。书生们听到这个结果后,反应各异。

    有的黯然失色,但也有的感激涕零,感谢公主殿下的宽大处理,给了他们重新来过的机会。

    文博渊看着眼前这群年轻的书生,冷声说道,“这是公主殿下给你们的最后一次机会,希望你们能够珍惜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万勿再走入歧途。”

    说完这些话后,文博渊便命令狱卒打开牢门,让这些书生们重获自由。

    进士名单张榜公示的三天转瞬即逝,紧接着便是万众瞩目的殿试。

    与以往的科举考试相比,这次的殿试内容有所创新,除了传统的诗赋、策论外,还增设了农学这一科目,意在选拔既通文墨又懂实务的人才。

    皇宫大殿外,上榜的考生们怀着激动与好奇的心情陆续到来,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。

    王守恩一再叮嘱他们进入皇宫后的注意事项:“各位进士,进了皇宫大殿之后,切记保持安静,不要喧哗,更要注意礼数。你们代表的是我大宋读书人的形象,务必谨慎行事。”

    考生们纷纷点头称是,随后在王守恩的带领下鱼贯而入。

    赵璎珞坐在龙椅旁边,目光在考生们身上流转。

    她注意到,这些新晋的进士中,居然有人头发已经花白。

    这一幕让她忍不住暗叹:“都说十年寒窗苦读,看来有些人为了科举考试,岂止是寒窗十年。三十老明经,五十少进士,科举考试真是熬了很多人的一生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