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赵璎珞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,她明白吕颐浩的意图。 实质性的并入意味着不仅要在名义上吞并大夏国,更要在实际上控制其领土和子民,使其真正成为大宋的一部分。 左相吕颐浩立于朝堂之上,神色凝重地陈述着他的观点:“陛下,诸位同僚,攻打金国固然是我国之夙愿,但在此之前,臣以为我们必须先将大夏国真正并入我大宋版图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确保大夏国不会成为那随风而倒的墙头草,在关键时刻摇摆不定。” 朝堂上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。 许多朝臣面露惊疑之色,显然被吕颐浩的提议震惊了。 在他们看来,大夏国已然是宋的属国,李乾顺更是被封为大宋的顺王,宋与大夏之间早已建立了宗藩关系,此刻再提吞并,似乎有些不合时宜。 一位老臣捻着胡须,缓缓开口道:“左相,如今大夏国名义上已为我大宋所有,李乾顺亦是我大宋册封的顺王,再行吞并,恐失信于天下。” “正是,左相此言,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?”又一位文臣表示赞同,同时转向龙椅上的皇帝,深深一礼,“陛下,大夏国既已臣服,我们理应以德服人,而非武力相向。” 左相吕颐浩声音洪亮,如同春雷炸响在朝堂之上:“诸位,大夏国必须彻底并入我大宋,才能确保未来的稳定。我们不能冒险,在即将到来的宋金之战中,任何不确定因素都可能成为我们的软肋。” 立刻有朝臣反驳道:“左相此言差矣!大夏国已向我大宋称臣,且李乾顺被封为顺王,这已是最大的诚意。若我们出尔反尔,恐怕会令天下人耻笑!” “诚意?”吕颐浩冷笑,“墙头草般的诚意在战争面前能有多大的价值?一旦金兵压境,大夏国会如何选择,谁能预料?” “左相过于危言耸听了。”另一位老臣不悦道,“大夏国与大宋交往已久,其忠诚无需置疑。此刻提出吞并,岂不是自乱阵脚,给金国以可乘之机?” 朝堂上的气氛越来越紧张,朝臣们分成了两派,互相争辩。 “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安稳而忽视了长远的危机!”吕颐浩据理力争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