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宋锦等的就是这一刻。 “当然可以。” 这次十岁的宋青书也一并来帮忙,兑换粮食的事情忙了一个下午总算落幕,看着百姓眼里带着光的离开,宋锦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。 又几日,几乎整个清溪县的村民都来跟宋锦换了土豆和红薯,并且按照宋锦所说留种。 麻袋稻草草木灰捂在温暖的房间,等出芽后就把土豆种下,有些人胆小,不敢把自家所有的地种土豆红薯,但除此之外,县衙这边不管是赈济粮还是粮种都不曾提供,他们自己都是饿肚子,就算想要弄些别的粮种也办不到,最终没法子只得也跟着左邻右舍种上土豆,后续的红薯长出条,也学着邻居那样用剪刀剪下插进刨好的地里,施肥浇水,细心呵护。 不用怀疑,农民对于土地,那是比命还热爱,不管心中是否忐忑,但既然种下,便会一百二十个心的放在上面,再苦再累也会呵护庄稼长大。 新县令发现境内农民都种下新粮种,连忙亲自连夜视察辖区各个村镇,反应口碑都很好。 这期间,便也得知宋锦这号神人。 于是新县令在一个和风细雨的秋日找上了宋锦。 见到新县令,宋锦眼里一片淡然,新县令却很是吃惊。 果然是高人啊,连他这个县令上门来眼里也毫无波动。 新县令哪里知道,这一切都在宋锦计划内。 不得不说,新县令是个实干家,开门见山就是询问关于新粮种事宜。 宋锦有问必答,二人也算相谈甚欢。 末了又留人在家里吃了一顿红薯土豆宴,等走之前,这位新县令又露出想要买些红薯土豆回去做粮食吃的想法,面对新县令一箱子的古董字画,宋锦假装思考了几秒,最终看在新县令务实的份上勉为其难同意。 “民妇会尽量同我那位好友协商,到时候尽量满足催县令的诉求。” 催县令觉得,既然秀才娘子都这样讲了,他的大批量土豆红薯购买计划基本也就完成了,高兴之余把一堆好听话都不要钱的砸出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