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诗中民歌技巧的使用,增加诗歌审美情趣,又彰显个人特色。 可以说,在张祜的诗中,运用众多名家之所长。 同时融入自己的性格与审美,极具个人魅力。 “以他的才华和性格,如果遇上个上是自己的宰相,说不定也能成小李白。”” “早年,风流狂狷的张公子,更喜欢写宫体诗,以绝句居多。” “这家伙超级八卦,天天到处打听开元、天宝年间的宫廷秘闻,然后创作成诗。” “就这种内容的绝句,流传下来的就有三四十首,而且还都是精品。” “中晚期张祜诗风变化挺大,写了许多题咏诗,不论名胜还是古迹。” “只要撞上张祜,就有幸在唐诗中留下一瞥。” “这其中张祜又颇爱各种寺庙,到寺必题诗,是张公子的倔强。” “又或者是作写呈递给贵人的诗篇,估摸着也是生活所迫,不得不干谒权贵,混口饭吃。” “在唐朝干这种事儿,不寒碜,李白杜甫王维都干过。” “同时,诗体也从绝句变成了律诗。” “唐武宗年间,有一段宫廷秘闻。” “说唐武宗李炎病危,有个因吹笙获宠的孟才人服侍。” “孟才人见皇帝沉默,连忙哄着说我给您唱首歌吧,于是唱了一首《何满子》。” “刚唱了一句,孟才人就倒地而亡,没过几天皇帝也死了。” “然后怪事就来了——出殡那天,皇帝的棺材怎么也抬不动。” “有一个机灵的小太监说,陛下莫不是在等孟才人?” “于是大家把孟才人也抬过来,果然,皇帝的棺材就能抬得动了。” “三年后,在嘉兴的某处酒馆中,张祜根据这段秘闻,创作了一首《孟才人叹》。” “在一次宴会上,一个宫中伶人跟大伙儿现场扒一扒。” “伶人表示,我把这段秘闻告诉诸位,诸位可不要传出去哦。” 辛弃疾:唐代冷门诗人,让白居易自叹不如,让杜牧写诗称赞,却为元稹不齿。 据说唐武宗李炎非常宠幸擅长歌舞的才人孟氏,后来武宗病重,孟才人在旁边服侍。 武宗问她如果我病治不好了,你怎么办呢? 孟才人回答若陛下驾鹤西游,臣妾也不会偷生。 武宗让她在病榻之前唱《何满子》一曲,声调凄咽,闻者涕零。 不久,武宗崩驾,孟才人哀痛数日而死。 孟才人殉情之事广为流传,一日白居易、张祜等人在一块喝酒。 酒过半巡提及此事,便提议写诗歌颂孟才人之忠贞。 众人轮番作诗,轮到张祜时,他提笔写下了这首《宫词》。 故国三千里,深宫二十年。 一声何满子,双泪落君前。 这首诗写出了孟才人的真实写照,她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多年了,而家乡距离京城有三千里之遥。 唱起这首《何满子》,眼泪竟忍不住落在了君王面前。 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皇宫,从此于家人分隔,失去了自由。 好不容易熬到被君王宠爱,本以为命运有了转机。 却转眼就又有阴阳相隔,不由得悲从中来,泪流满面。 张祜写完后轮到白居易,白居易提笔思量片刻。 便将笔放下不作,并感叹说自己无论怎么写都不可能超过张祜这首《宫词》了。 后来本词酒会上所作数首诗,只有张祜这首《宫词》被收入唐诗三百首,流传至今。 张祜因为这首诗,名声传播很快,宰相令狐楚也非常欣赏。 便向朝廷推荐了他,皇帝一听赶紧宣张祜入京。 张祜接到圣旨后兴奋不已,当时年过半百的他认为自己终于可以一展才华了。 张祜来到京城,当时正是元稹在朝廷中权势最大的时候,皇帝非常信任他。 于是皇帝便召见元稹,询问张祜的诗写得好不好。 元稹说张祜的诗乃雕虫小技,大丈夫不会像他那么写。 若奖赏他太过分,恐怕会影响陛下的风俗教化。 皇帝采纳了元稹的建议,赏赐了张祜一些财物,便将其打发回家了。 回到家乡的张祜闷闷不乐,对元稹的排挤耿耿于怀,他写下了一首《书愤》。 三十未封侯,颠狂遍九州。 平生镆铘剑,不报小人雠。 张祜一生虽官场不利,只落得四处奔波。 即便是手中持有镆铘宝剑,也不屑去向小人报仇。 这里的小人指的就是元稹,他认为元稹嫉贤妒能,在皇帝身边挑拨是非,使得自己无法施展才华。 但自己又不屑于小人斗法,从此他便放弃了出仕的想法,开始云游四方。 晚年的张祜游览扬州,被当地的秀丽繁华而吸引,便在扬州定居数年。 写下很多歌颂扬州美好风光的诗歌,其中以这一首《纵游淮南》最为出名。 十里长街市井连,月明桥上看神仙。 人生只合扬州死,禅智山光好墓田。 唐代的扬州是当时著名的大城市,有扬一益二之称,白天扬州十里长街上是繁华异常,到处都是贩卖各种奇珍异宝的市场。 而到了晚上城里的娱乐场所便热闹起来了,伫立桥上就可以欣赏到妓女们争奇斗艳、逞技献巧了。 在古代文人雅士将青楼比喻为为仙境,管青楼里的妓女叫仙女,本诗中也是这个意思。 月明桥上看神仙说的并不是看天上的神仙,而是看青楼中的妓女唱歌跳舞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