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王湾,号为德,洛阳人。 他是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,有词翰早著之誉,但留存至今的诗只有10首。 客路青山外,行舟绿水前。 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 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。 乡书何处达?归雁洛阳边。 这首五律的颈联驰誉当时,传诵后世,堪称千古绝对。 “不仅受到张说的赞赏,更被晚唐诗人郑谷赞。” “何如海日生残夜,一句能令万古传。” “不过,这首诗的妙处绝不只是其中一句而已。” “次的意思是旅途中暂时停宿,北固山三面临长江。” “这一年的冬末,诗人由楚入吴,途经北固山下临时停泊,心有所感,写下了这首诗。” “律诗要求颈联和颔联对偶,但是这首诗首联便以对偶发端,文字工丽、格调明朗,境界也很阔大。” “客路青山外,行舟绿水前,岸边是满眼青山,脚下是一川碧水。” “而船行在青山碧水之间,正是诗人客行之路。” “这条道路青翠秀丽、清新可喜,虽是岁暮,江南已经有了丝丝春意,处处美景依然令人应接不暇。” “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” “冬天江水下落,此刻潮水却涨得很高,暗示了春天即将来临的征兆。” “雪融潮涨,波光浩渺,两岸与江水齐平,整个江面十分开阔。” “风正二字,既是写顺风,又不只是写顺风。” “一个正字,暗示这不仅是顺风,而且还是和风,不寒冷、不猛烈,而是刚刚好。” “而所谓悬,有平整垂直之意。” “如果风太大太猛,那么船帆必然是鼓胀成弧形的,不可能会悬。” “正因为有这样的风,所以船帆才显出悬的状态,小船才会有顺风顺流、从容不迫的气质。” “两岸阔是极致的空阔,一帆悬则是广阔画卷中的一个小小景物,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” “这两句诗,不仅写天气晴朗、潮涨风和的风景,更蕴含着生机和从容。” “诗人行于其间,内心自然也是同样的开阔舒展、神驰千里。” “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。” “夜幕还没褪尽,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。” “旧年还未过去,江上春意已然悄悄到来。” “不过它不止是写景而已,也是抒情,更是蕴含着积极向上的力量。” “唐朝时,此处是长江入海口,故而海与江都是眼前之景,残夜和旧年则都是眼下的时间。” “诗人的小船在风平浪静的江上顺流而下,不知不觉夜晚即将过去,迎来了黎明的朝阳。” “春潮与和风又喻示了春的到来,时序变幻,即将驱赶走旧的一年,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。” 苏轼:一句能令万古传!一生寂寂的王湾凭这首诗扬名,颈联堪称千古绝对。 客路青山外,行舟绿水前。 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 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。 乡书何处达?归雁洛阳边。 题目《次北固山下》,次,是停泊。 北固山,在江苏镇江北,三面临水,倚长江而立。 把船停泊在北固山下,在目睹了北固山下壮丽的景色后,写下了这首抒情诗。 王湾,初唐诗人,他一生曾多次在吴楚间游历。 被江南秀丽的山水所倾倒,也被吴中诗人清灵的诗风所影响。 写下许多歌须江南山水的诗篇,《次北固山下》就名列其中。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的冬末春初时,由楚地进入吴境,沿江东下。 当舟停在北固山时,看到潮水平坦,江岸宽阔,残夜将明,北归的大雁时,触发了心中的思念,吟作了这首千古名篇。 客路青山外,行舟绿水前。 客,是行客,旅客。 路,是前行的路,青山,指的是北固山。 绿水指的是江水,这两句是说:飘泊在青山之外,行船在江水之间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