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马燧的祖先从右扶风郡迁来汝州。祖父马珉,官至左玉钤卫仓曹。 父亲马季龙,曾中举明兵法科,豪爽擅长兵法,官至岚州刺史、幽州经略军使。 马燧早年时,有次和几个哥哥读书,放下书叹气说英雄应立功于世。 马燧仪表风度杰出,身长六尺二寸,沉着勇敢多智谋,博览各种书籍,尤其擅长兵法。 “天宝十四年,安史之乱爆发,派光禄卿贾循守范阳。” “贾循虽赞同这话,但未乘机定计,事情泄露了,安禄山派韩朝阳来请贾循。” “韩朝阳到了范阳,和贾循谈话,暗地埋伏武士用弓弦勒死了他。” “马燧逃出跑到西山,隐士徐遇把他藏了起来。” “一个月后,马燧从小路来到平原郡。” “平原郡失守后,他又逃到魏郡。” “唐代宗宝应年间,泽潞节度使李抱玉任命他为赵城县尉。” “这时回纥大军归国,倚仗帮助收复洛阳的功劳,胡作非为,有时掳掠路过处的仓库粮食,供应饭食稍不满意,随便杀人。” “李抱玉准备了供给品,下属都不敢去送,马燧自荐请求主持驿馆事务等回纥军来了,就先给主帅送礼,和他约定纪律,回纥军就授给马燧令旗做标识,命马燧杀死违令者。” “马燧用死刑犯人在身边侍侯,稍不听令,就杀死他们。” “回纥兵看了害怕,军队从这里走过,没有人敢侵害掳掠。李抱玉更加赏识他。” “当初,回纥军北行归国,派他们的将领安恪、石常庭领兵几百名和招募投靠的几千人守河阳,从洛阳抢来的珍宝,都存放在河阳。” “这时,仆固怀恩派薛嵩从相州、卫州送粮并切断黄河渡口。” “李抱玉命马燧到薛嵩处劝说,薛嵩就和仆固怀恩断绝了关系听从朝廷。朝廷于是任命马燧为左武卫兵曹。” “马燧此后历任太子通事舍人、著作郎、营田判官。” “不久后,又升任秘书少监、兼任殿中侍御史,改任节度判官、承务郎,升任郑州刺史。” “他勉励督促农耕,统计户数,每年收税一次,人们都认为方便。” “大历四年,马燧改任怀州刺史。” “怀州遭遇兵荒之后,适逢当年发生夏旱,人们不能种庄稼,马燧努力改善政务,将领官吏有父母的,马燧就登门问候,安葬野地未埋的尸骨,减轻赋税。” “到秋天,州内长出了野谷子,百姓多半靠这度灾。” “李抱玉移任驻守凤翔。因汧阳有边患,任命马燧为陇州刺史、兼任御史中丞。” “陇州西部有条路,宽两百多步,上通高山,山和吐蕃相对,吐蕃每次入侵,都从这里出来。” “燧巡视地形,垒石栽树堵住这路,下面修了两处门,又修有望楼,八天就修成了。” “碰到李抱玉入朝,就和马燧一同前往。” “很久以后,唐代宗闻知了马燧的能干,召见了他,封为商州刺史,兼任御史中丞、防御水陆运使。” “大历十年,河阳三城兵变,赶走了节度使常休明,朝廷于是任命马燧为检校左散骑常侍、御史大夫、河阳三城节度使。” “大历十一年五月,汴州大将李灵耀反叛,占据州城,切断漕运,求封节度使。” “代宗宽大为怀,任命李灵耀为汴州、宋州等八州节度留后。” 苏轼:李灵耀不接受任命,于是暗地勾结魏博节度使田承嗣。 田承嗣就派他侄子田悦率兵支援李灵耀,打败了永平军大将刘洽。 代宗下诏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会合讨平李灵耀。 李忠臣怕叛军,焚烧营帐往西跑。 马燧劝他回军,请求担任先锋,打败了田悦,逼近汴州。 李忠臣沿汴河南岸进军,马燧沿汴河北岸进军,又在西梁固打败了李灵耀的将领张清。 李灵耀选精兵八千,号称饿粮军;马燧单独率军打败了它,进抵浚仪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