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、一诗惊四座-《朕真不想造反》
第(2/3)页
【旅馆益羁愁】,这一句奠定了全诗思乡忧愁的基调。
【不见穿针妇】,看似朴素的诗句,写出的是对母亲无限的思念,然而,苏澈的生母,在生下他后不幸染上风寒,早已离世多年。
至于【空怀故国楼】,倒让他们有些费解,这滇县就是苏澈的故乡,他现在就待在故乡,何来思乡之情?
这时,一位蓝衣才子发出恍然大悟的声音,向众人解释道:
“不知诸位可否听过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话:慈母及故乡,苏公子这是把他的生母比作故乡,在表达对生母感激之情的同时,又表达了对母亲浓浓的思念。”
“但无论多么思念母亲,却已阴阳两隔,所有的话语,所有的情感都无处寄托,所以才是【空怀故国楼】啊!”
说着说着,蓝衣才子居然流下了眼泪,沉浸在痛苦的悲伤之中。
“这不是滇县第一才子——沈俊浩吗?他怎么哭了?”
“笨蛋!你难道不知道沈公子也是自幼丧母吗?这是被苏阎王的诗感动了,想起自己的母亲,你说这能不哭吗?”
“啊,苏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?我才不信!”
“别说你不信,我也不信,可是这诗,确实不错。”
孟照脸色越发难看,他也看出了这句诗蕴含的情感,突然不是那么有把握战胜苏澈了。
“孟公子,你怎么不念了,接着念啊。”
在众人地催促下,他只能深吸一口气,勉强压住自己的恐慌,接着念道:
“绪风初减热,新月始临秋。”
完了,孟照闭上了双眼,刚看到此句,他就知道,今日自己必输无疑。
“妙啊,这句妙啊,简直是太妙了!”
先前说此诗不错的才子一拍大腿,发出爽朗痛快的笑声,好不掩盖地赞扬。
一旁的才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没好气地拍了他一下,道:
“有本事拍自己大腿去,谁不知道你宋子轩是滇县第二才子啊,你能不能别卖关子了,赶紧说,这句怎么又妙了?”
宋子轩一边鼓掌,一边说道:
“你们品,你们细品,好好品,仔细品。”
众人:???????品尼玛呢?
“你们看,孟照写的《异他乡》颔联是什么,是【秋风不解热,满月终辜客】,苏公子这句【绪风初减热,新月始临秋】,两句诗在格式上是不是如出一辙?”
这么一说,众人好像又懂了,有人问道:
“可这又有什么关系?格式一样又怎么了,这不是很常见吗?”
宋子轩嘿嘿一笑,接着解释:
“要是放在其他时候,还有可能是偶然,但放在今天,这就是苏公子做出的反击!你们仔细想想,孟照那句表达的是什么?苏公子又想表达什么?”
“【秋风不解热,满月终辜客】,表达的就是秋风吹在身上,不解内心烦热,天上的满月始终辜负了流落他乡的游子。”
“再看看苏公子的,【绪风初减热,新月始临秋】,但从‘绪风’二字,就比孟照高明不少,后一句更是妙不可言啊。”
“孟照写‘满月’,他就写‘新月’,一来是为了针对孟照,二来是因为七夕节确实不是满月,我估计啊,孟照这首诗怕是早就写好了,所以才会算错时间,写成‘满月’。”
“最后,孟照说满月辜负了游客的思念,可苏公子偏不这么干,写秋天始终引来新月,表达的就是哪怕在哀愁的秋天,也依然有象征美好的开始。”
“单凭这两句,苏公子就已经赢了孟照,还把他怼得体无完肤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