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马镇长说了一番烘托氛围的话后。 余晓宣布保民团相关事宜正式进入主题。 “既然大家给我这个面子来捧场,那么我也就开门见山直说了!” 余晓道:“我计划在小河镇成立一支五百人规模的常驻保民团,各乡各村都可以向保民团推荐人品可靠的乡勇青壮参加培训与选拔!” “什么?” “五百人!” 众人听到数字都一惊。 大景的一位把总,正七品武官,手底下的兵马,最多也就百来人! 小河镇保民团的兵力规模,与一位从六品的千总比,估计也是相差不多! 一位乡老忍不住说:“余少,招这么多人,而且还要求常驻,恐怕有一定的难度。” 余晓:“不必担心,我不会亏待乡亲们,每一位常驻的保民团成员食宿全免,每月还会有1元补贴,若参与剿匪,或缉盗立功,另有补贴或赏金!” 众人脸色都变了。 光是食宿全免就已经很吸引人了! 何况,每月还能稳定拿1元钱基本工资! 一个普通劳动力到梅县,拉黄包车、做搬运脚夫,干苦力卖力气,累死累活一月,收入也就一块出头啊! 若是如此。 区区五百人。 又算的了什么? 梅县总人口四五十万。 附近随便一个乡镇都有一两万人口。 这年头,人均寿命不高,年轻人比例极大,又因工业化的到来,劳动力是严重过剩的,有很多人无地可种、也找不到工作。 保民团待遇如此之好。 这五百个名额,怕是会抢破头! 余晓成立小河镇保民团以后,他会将部分余家私兵装进来,然后让“堂叔”余青海担任保长,再从十里八乡筛选招募四百名品性可靠、年轻力壮的乡勇。 如此一来。 他的势力范围。 可就不仅局限于小河镇。 整个保民团,所有经费,所有支出,包括集训、装备、薪资、福利,全部都由余晓一个人来承担,其中核心骨干也都是余家人。 说是个人的私军。 那也是一点不过分! 他土皇帝的地位将更加难以撼动,别说区区一个大景正七品的本地知县,哪怕是知府下来这一亩三分地,也是可以完全不用放在眼里的。 不过话说回来。 这个新来的知县有点意思…… 他到底是无能草包一个,还是在故意默许让我做大? 不重要。 当务之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