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俗话说,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 范蠡一见到西施,便一见钟情。 期间范蠡除了对西施一丝不苟精心指导外,常常暗送秋波,卿卿我我。 训练结束后,范蠡自告奋勇护送西施去往吴国。 除了途中阴雨连绵和继续训练耽误了一些时间外,二人一路上含情脉脉,走走歇歇,游山玩水。 范蠡一到吴国,就把西施献与吴王夫差。 夫差不知道是计,喜出望外,被西施迷得神魂颠倒,大加赞美。 并对范蠡大摆宴席,山珍海味,款待数日。 西施在吴国使尽解数,助纣为虐,使吴王淫奢骄逸,吃喝玩乐,不问朝政,挥金如土。 首先,吴王夫差为自己修建了一个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的政务殿,供其处理事务。 接着,夫差又建了难以数计的行宫,用于踏青郊游所用。 此外,西施还让夫差耗去巨额资金,为自己建造了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。 伍子胥是吴王夫差的忠实大臣,在吴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 为了灭吴,西施便用了离间计,进言夫差逼伍子胥自杀。 十年期间,范蠡多次偷偷奔走于越吴两国,向西施传达越王授意,并取回西施提供的绝密情报。 同时,二人假公济私,相约会面,商议大计,一起畅想美好未来。 十年之后,吴国严苛峻法,人心向背,经济萧条,温饱难济,危在旦夕。 当西施传来最后一份急报时,范蠡预感时机成熟,速报越王。 越王勾践当即立断出兵伐吴,先是逼迫夫差自杀,最后又想杀害立下赫赫大功的西施。 在越王勾践看来,西施太迷人了,西施能消灭吴国,自然也能消灭越国。 范蠡悲痛欲绝,决定与勾践分道扬镳。 俗话说,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 范蠡认识到勾践为人只可共患难,而不可同安乐,便想着离开越王勾践。 勾践灭了吴国,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天夜里。 范蠡悄悄地带上西施偷偷出门,坐上早就等在那里的小木船。 穿过护城河,转了一个圈子,直向太湖而去。 他们到了太湖北边的五里湖边,见这里风景优美,山明水秀,就搭了几间草房子,隐姓埋名住了下来。 期间文种被杀,范蠡为了保住性命曾三次迁走。 但是由于西施非常喜爱五里湖风光,最后二人还是定居西湖。 所以从头到尾,越国能够消灭吴国。 除了范蠡帮助越国壮大实力外,最大的功臣就是西施。 要是没有西施,吴国的实力是不会衰退的,也就不可能轻而易举的被越国打败。 只是可惜,越王勾践因为在吴国做奴隶的经历,性情大变。 不仅没有论功行赏,还想着消灭西施这个大功臣。 不过好在范蠡和西施两人的结局非常美满,没有留下遗憾。 “越军灭吴后,继续向北进军,进逼齐国和晋国,号令中原,尊奉周王室。” “勾践因此成就霸业,范蠡官拜上将军。” “返程途中,范蠡认为自己名气变大,不能再和勾践长期相处。” “勾践的人格只能同患难,不能同享乐,于是写信向勾践请辞。” “勾践为了挽留范蠡,提出与范蠡平分越国。” “如果范蠡不接受,就被认为是犯罪。” “范蠡向勾践表示君王行事依靠律例,而自己行事依靠志趣。” “于是收拾好自己的轻便宝物后,就与亲信乘船从海路离开了勾践。” “同时派人给文种写信,提醒他勾践可能会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。” “范蠡离开越国之后,先后去了齐国、陶地两地经商。” “在齐国时,范蠡在大海附近同儿子一起亲身劳作。” “由于经营得当,资产到达数十万。” “而后范蠡被聘为齐国卿相,范蠡认为在家经商能积累千金,朝廷做官能做到卿相,是平民百姓的最高地位,同时又觉得做官太久不是好事。” “于是三年后主动请辞,散尽家财,来到陶地经商。” “范蠡认为陶地是天下的中心,道路畅通便于交易,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,于是自称陶朱公。” “范蠡父子共同种田畜牧,囤积储存,卖出粮食时只要十分之一的利润。” “范蠡在陶地经营不久又积累亿万财产,此时天下人都称赞他的才能。” “公元前448年,范蠡去世,时年88岁。” “唐朝唐德宗时期,范蠡配享武成王庙,被追封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。” “宋朝时期,范蠡配享武庙。” “因范蠡善于经营理财、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的商人形象深入人心,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、商圣、商祖。” 朱棣:飞鸟尽,良弓藏,狡兔死,走狗烹。 范蠡能够早早料到越王勾践兔死狗烹,不得不说,范蠡的眼光确实长远。 范蠡和文种协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,勾践要对他们进行封赏。 范蠡不仅不接受封赏,并且执意要离开越国。 范蠡隐居齐国时,惦记着好友文种,于是悄悄派人给文种送去一封信。 信中催促文种赶快离开越国,消灭吴国的任务已经完成。 越王勾践为人阴险,心思复杂。 可以和越王勾践共患难,但是不能和越王勾践同富贵。 就像天上的飞鸟被打光之后,多好的弓箭都会被藏起来。 兔子被捕杀没有之后,猎犬就会被杀掉。 只是可惜文种看完信件后,不相信勾践会杀掉自己,但也借口生病不再去上朝。 有人诬陷文种有谋逆的心思,于是勾践赏赐给文种一把剑。 并说道你教了我攻打吴国的七条计策,我只用了三条就打败了吴国。 你还有四条,你替我去先王那里先去尝试一下吧。 文种一听就明白了勾践的意思,于是挥剑自杀了。 第(3/3)页